本刊特点: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万方收录,知网收录,目次收录(维普),不收版面费,匿名审稿,
期刊基本信息
出版周期:月刊 级别:核心期刊
主管部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编辑部:《传媒观察》编辑部
中国国内刊号:CN32-1712/G2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406
邮发代号:28-106
价格:10元/期
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417
知网综合影响因子:0.624
杂志社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江东中路369号
邮编:210092
电话:025-58680923
微信公众号:传媒观察杂志
杂志邮箱:cmgc@xhby.net
官方网站:https://cmgc.cbpt.cnki.net
杂志征稿投稿要求
《传媒观察》创办于1984 年,初名《新闻通讯》。2003 年改为现刊名并实施改版以来,一直以“关注新闻前沿、追踪新闻发展、透视新闻热点”为办刊宗旨,富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翌年便入选北大图书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并被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新闻传播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近年来,又先后获评江苏省双十佳期刊、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等,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阵地。
在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格局中,新闻战线和传播学界如何重新认识、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如何以媒体的深度融合引导正确舆论方向,成为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江苏是期刊大省,也是新闻大省,为系统地宣传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近期,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对《传媒观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传媒观察》编辑部将通过全新改版,优化作者结构,提升论文质量,创建理论高地,在更高的层面上,打造一本更具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学名刊,以媒体融合实践丰富理论研究成果,以前沿理论创见助推业界转型发展。
《传媒观察》此次改版,将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重要传播学现象,进行定性定量有机结合的分析方式,加强特色栏目的建设,更为关注业界富有启示意义的创新案例,更为注重学界富有前瞻性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本刊鲜明的学术品格和期刊风格,为学、业之间搭建起一个畅通的互动、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
全新改版后的《传媒观察》,邀请了多位国内权威专家、知名学者组成高规格的编辑委员会,并对稿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为确保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本刊今后选稿篇幅,以7000—15000 字为宜。来稿请参照目前学术期刊的规范格式提供,引文注释则以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为准。
作者请勿一稿多投。
《传媒观察》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理解传媒,从观察开始。”《传媒观察》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为CSSCI来源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历经多轮“守正创新、突破惯势”的改版革新,成就了较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时代性。
正如有学者所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社会科学的“最大实验场”。2025年,为助力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传媒观察》特别提出“立足‘中观’视角,倡导‘在场’观察”的学术倡议。
中观理论(middle-range theory)的概念最初由罗伯特·K·默顿提出,旨在填补宏大理论与微观理论之间的空白。它既不会过于抽象,也不会过于细碎,而是聚焦特定的社会现象提出可验证的分析框架。
在场观察则鼓励研究者以“在地”“在场”的姿态体认社会现实、理解真实情境,用经验和常识比照既有理论体系,提炼并发展有本土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以期进一步深化新闻传播学理论。
长期以来,新闻传播学一直面临业学交流隔膜、中西方对话无奈的窘境。作为传媒集团主办的学术期刊,我们鼓励新闻传播学人于宏观和微观间寻找平衡,进行中观维度的知识生产,并以“在场”的姿态架设理论“实用化”的桥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传媒观察》专栏设置
编辑部经常收到关于用稿选题方向的咨询,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特介绍《传媒观察》主要专栏的宗旨及写作方向。各位作者可依据专栏投稿,提高文章的针对性和契合度(点击专栏名称可阅读栏目文章合辑)。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在借鉴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为方法”,挖掘和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理论、概念、方法和话语体系,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自主发展和创新。选题方向包括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的构建与应用、新闻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化与全球视野等。 🔗在场
“紧跟时代脉搏,深挖本土经验,架设理论实践桥梁。”每期聚焦不同的社会议题,以在场、在地的学术关怀阐释时代议题,在传播生态中理解社会,推动学术与现实紧密结合。
选题方向包括重大社会事件的媒体效应、数字媒介环境的传播机制、数字媒介与社会变迁、数字情感与公共生活等。
🔗深观察
聚焦前沿科技现象,关注技术对新闻业态的影响、新质生产力在媒体中的应用、智能传播时代的风险与治理等,为前沿议题提供前瞻性的思考与洞察。
选题方向包括智媒时代的新闻业变革、智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应用、媒介化风险治理等。
🔗讲好故事研究
从新闻文本出发,深研叙事结构、发掘实践案例,致力于提升新闻传播效果,打通学术与实践的壁垒,助力构建业界与学界话语共同体。
选题方向包括新闻叙事的结构创新、融合新闻理论与实践、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等。
🔗媒体融合研究
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路径、协同机制和技术创新,特别关注主流媒体如何通过系统性变革塑造主流舆论格局、赋能社会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选题方向包括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路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舆论生态的影响、主流媒体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研究
细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论述,形成对经典论著的深度理解。每篇论文有聚焦的问题意识,以增添新材料、形成新认识,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总体的研究水平。
选题方向包括马新观经典著作论述考证、马新观背景材料研读、数字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
🔗新闻传播思想史
梳理新闻传播领域的历史思想脉络,通过研究不同时期新闻传播理论的演进,探讨其中的观念演变、内在逻辑及其对当代媒介环境的启示,促进学科理论的发展与深化。
选题方向包括媒介理论、媒介哲学、数字媒介观念、媒介视野中的感知与空间等。
🔗乡村传播研究
关注乡村地区的传播现象、传播需求和传播实践,研究传播媒介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策略。
选题方向包括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城乡数字鸿沟、乡村信息素养等。
🔗华夏传播研究
秉持“中华文化立场,全球传播视野”的理念,致力于从传播学视角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国本土特色的传播媒介、思想与制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选题方向包括本土特色媒介的传播考古、中国古代传播观念、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等。
🔗数字生活
鼓励学者从自身的生活经历、观察和感悟出发,发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社会生活变革,关注这些变化对个体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文化观念的影响,促进学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交织互动。
选题方向包括当代青年的数字生活形态、跨文化群体的数字媒介使用、数字时代的社交关系变革等。
🔗青梅论坛
为青年学者、硕博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鼓励年轻一代学人突破创新,发表具有新视角、新论点、新洞察的独作或一作论文,激发学术研究的活力和创造力。
🔗新闻史鉴
通过对新闻传播历史事件、人物、作品等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下新闻传播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丰富新闻传播学科的历史研究内容,增强学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选题方向包括古代新闻传播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新闻史的书写范式与创新等。
🔗新华日报报史研究
拥有87年历史的《新华日报》,是一张生动诠释党的新闻事业发展脉动、极大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内涵的重要党报。目前,学界有关其在国统区办报史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但对于其在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思想解放史中的媒介实践与历史作用,研究相对不足。栏目鼓励多元视角与议题拓展,旨在推动历史研究与现实观照相结合,填补相关研究空白。
选题方向包括《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与抗战动员、《新华日报》阅读史、《新华日报》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
评论列表(48条)
投稿主题:纪录片研究
我的点评:二本硕讲+国家课题,第一次投这个新晋C扩,官网投稿,一个月退稿。——您好!您的文章XXXX没有通过我刊评审,建议另投他刊 。感谢您对《传媒观察》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您继续支持本刊,将您研究最新成果的论文投寄本刊。 祝您生活愉快!万事如意!……有回应就是好期刊!
去年12月23,整两个月收到通过初审邮件(期间一点反馈都没有),《传媒观察》系统显示进入选专家这一步,看了下大家的评论,反正就降低期待吧…
期刊点评:初审不知道要多久?一个月?还是没有固定标准?
审稿时间:1个月
文章字数:12000字
我的职称:讲师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拒稿
查重要求:10%以下
是否回复:有自动回复
投稿主题:校园舆情
期刊点评:传媒观察一个月准时退稿,估计内部有ddl,不过证明他们有看稿件,只能以后有好文章再投了。以下为退稿信息:您好!您的文章X(稿号:X)没有通过我刊评审,建议另投他刊 。感谢您对《传媒观察》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您继续支持本刊,将您研究最新成果的论文投寄本刊。
审稿时间:15天
我的学历:在读硕士
录用情况:拒稿
期刊点评:8.28投的,9.12退稿,附带意见,总体来说传媒观察审稿还是比较快的!再接再厉吧
审稿时间:2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硕士
录用情况:拒稿
有无课题:省部级
期刊点评:不建议没有背景的硕博去投了,投过两篇,两篇都是计算传播范式结合传统量化,其中一篇以见刊科技管理的北大核心期刊,影响因子1.7,但是第一次投稿最开始被《传媒观察》拒稿,没有任何拒稿理由。另外就是,在投稿一次新的稿件,现已进入TOP1 CSSCI期刊专家二审,但最开始第一次投稿依旧被《传媒观察》拒稿,无任何理由。新传的期刊确实被惯坏了,希望大家都少引这本期刊,没有任何公平可言。
审稿时间:7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硕士
录用情况:拒稿
是否回复:有自动回复
期刊点评:今年1月底投稿,2月底(未满一个月)收到初审通过,并迅速送外审。本以为还算顺利,却自此再无后文,整个外审6个月系统无任何回复。其间多次询问编辑未果,便心生弃意。非常糟心的是,整个周期不仅没有真的拿去送外审,文章得不到任何指正进步,还在拖延时间六个月后突然发送邮件退稿。行,真棒~~~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尚无回复
期刊点评:算是自己头铁吧,第一次投稿23年3月,到现在都还是编辑部处理中,后来看到身边有人发了,觉得可以再试试,毕竟这次带了导师一作,结果4月初审通过后到现在依旧是编辑部处理中,打电话问永远都是等着,也不告诉具体进度,也不退稿,实在太让人寒心了,作为一本新晋c刊,估计太想保住地位吧,所以我看到很多人可以一年发好几篇,有的人却永远“编辑部处理中”,不抱期待了,也不会再投了。不说了hh 最后祝大家好运,文章多多。
审稿时间:3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尚无回复
期刊点评:初审修回已经三个多月了,至今没有回复,打了两次电话,说是在处理流程中,只是系统上看不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友友遇到过相似的情况吗
审稿时间:1个月
录用情况:拒稿
期刊点评:两次投,基本上都是30天整拒稿,应该是有相关的内部规定。很好,不要赶紧拒,赶紧转投。
审稿时间:1个月
我的职称:讲师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拒稿
期刊点评:整整一个月收到拒稿通知,上系统一看,绝对震碎三观,前面是肯定的话,最后一句直接扎心。“从存在问题、原因到解决之道,文章是很规范的策略性文章,但不算是一篇学术论文。”难道本人写的是金句摘抄吗?
审稿时间:5个月
文章字数:19000字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拒稿
查重要求:5%以下
有无课题:省部级
是否回复:退稿有回复
投稿主题:媒介文化
期刊点评:提示学友们一点,这本杂志正常系统投稿,如果1个月没啥反馈基本就没啥机会了,即便是显示“专家审核”。另外,这本杂志应该是会“养鱼”的杂志,他们觉得还可以的稿子不想近期用,就养着你、拖着你,比如给你“专家外审”两三个月呀,“专家审回”后没啥意见,也不给你退稿,让你感觉有希望,又不给你上,不知什么猴年马月觉得没啥稿子顶缺了,可能把你的安上去。总之,各位不要被拖,感觉时间长主动打电话问,支支吾吾就直接撤稿。他们想用的稿子,效率会非常高的,不想用的就养起来,估计2年也是他,等到年终系统自动同意退稿。本人稿件19000字左右,媒介文化方向,23年11月投稿,24年2月显示“专家审核”送去外审了,4月中旬,显示“专家审回”系统中无修改意见。3月时打电话问了编辑,比较好的还是电话能打通,编辑表示,他们杂志一般送去外审时间也不会太长,也就1个月就该有结果,有的稿子还不送外审。提到我的情况时说可能我的稿件还在编辑手中,即是系统里显示“专家审核”。据本人理解他们很可能是将不怎么关注的稿件在系统里统一改成“专家审核”形成程序正义,实际上根本没送去外审。4月中旬发现“专家审回”再次打电话询问编辑稿件情况,编辑说没有修改意见应该就是编辑这边自行处理了。当时询问稿件这种情况还是否有希望,毕竟只投了《传媒观察》以为专家外审了,应该有点希望。接电话的编辑说这种一般外审回来的还是有比较大使用希望的,他转给负责的编辑问一下。于是3分钟后显示“退稿”,给了一小段“专家点评”,其中有一个错别字,点评比较潦草,甚至能看出根本没有细看稿件,说文章行文混乱云云、文献占有不足云云。我把他们的意见发给导师,但是都无语了,毕竟这篇稿子是两位博导分别改了2遍的稿子,说创新点、理论积淀呀、研究方法不规范等等问题都可以,说“行文混乱”可真是无语了,稿子文不通字不顺、逻辑混乱的话我们敢投出去丢人现眼?你们根本就没看,当然感觉“混乱”
期刊点评:我愿意交出5万私房钱,求一个发表机会。😭
录用情况:拒稿
期刊点评:导一硕二,新闻史的文章,上午十点投,晚上六点收到拒稿通知,神速好吧。在众多刊物审稿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贵刊如此迅速只能给你点赞。
审稿时间:2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拒稿
是否回复:有自动回复
期刊点评:向该刊先后投过4篇稿zi,都在两月内被拒。最近的一次投稿是9月中旬,今日退稿,无退稿理由。自进入cssci正刊以来,该刊投稿量迅速上升,只说一句:自由投稿本就艰难,祝大家多发多中吧!
审稿时间:4个月
我的职称:副高
我的学历:硕士
录用情况:拒稿
有无课题:省部级
是否回复:退稿有回复
见刊周期:其他
投稿主题:新闻出版
期刊点评:4月投稿,5月显示通过选专家,9月初询问,今日收到退稿信。登录系统查看,退稿原因下书一行:史料扎实,视角独特,但未深度提炼。
审稿时间:1个月
录用情况:拒稿
是否回复:有自动回复
期刊点评:初审无理由退稿,该刊近几期明显均为约稿,几乎无自投的稿子。
审稿时间:3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拒稿
有无课题:国家级
期刊点评:必须要专门登陆上来发评论吐槽这本所谓的“新晋C刊”传媒观察了!本人曾在硕士期间和导师在该刊发过一次,当时从投到发表仅用1个月时间,遂给年少无知的我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博士期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至该刊,起初不到2个月进入终审,欣喜,但8月初在该刊投稿系统中自己的论文投稿记录凭空消失了!(怀疑眼睛),遂今日好不容易打通该刊电话,对方回复查询一下,然后没过多久,自己邮件收到了退稿通知,呵呵。随后本人去投稿系统查看,可耻的是,本人的论文又出现了,但是显示8.4日“初审中”,真的无语了,此前进入终审的记录已消失!结论:自投稿无关系的学友请尽快避雷该刊,审稿流程随意修改,为了所谓的C真的不要脸了,可耻!可悲!无法无天!